野菜正當時,食用需謹慎!
野菜正當時,食用需謹慎!
春季,大地回暖,各種野菜生機勃勃競相長出。在這踏青時節,人們漫步郊野,面對綠油油的野菜,有的人會怦然心動。但是,有些野菜與有毒植物外表酷似,為避免公眾誤采誤食野菜中毒,市市場監管局高新分局提醒特作如下消費提示:
一、陌生野菜莫要采,熟悉野菜需留意。辨識野菜須謹慎。野菜,是指可以作為蔬菜或用來充饑的野生植物的統稱。廣泛生長于自然環境中。與栽培蔬菜相比,含有更加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許多野菜本身就是藥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見下圖)等。也有些野菜與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誤采誤食中毒,嚴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對不熟悉的野菜,公眾不要采摘,避免誤食有毒野菜!

二、去正規場所購買,處理野菜莫大意。可靠渠道適量買。消費者如需購買野菜,應到正規超市或菜市場選購新鮮野菜,并保留購物憑證。為避免儲存不當變質,野菜最好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
三、野菜不宜當主菜,特殊人群要注意。食用野菜重在嘗鮮、品味,不要貪吃。按照現代營養學食物分類,野菜屬于蔬菜類。各種藥食同源的野菜,具有不同功效。如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小薊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功效。多數野菜性涼,特別是苦味野菜,易傷脾胃。如喜歡吃野菜,應根據野菜的不同功效,結合自身體質及地域、時間,有選擇的適量食用。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等人群,盡量不吃或少吃。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適,應及時催吐,并攜帶剩余野菜和嘔吐物就近就醫。
四、合法經營嚴把關,生產加工須合規。野菜生產經營者應嚴把原料關,不得采購無合法來源的野菜,嚴禁生產加工銷售有毒野菜。同時,要保證野菜原料新鮮,采用合理的儲存條件、生產加工和制作工藝。野菜生產經營企業應保證產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出廠時檢驗合格。

粵公網安備 441743020001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