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征求意見稿公示
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征求意見稿公示
1、項目名稱: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
2、工程概況:為新建項目,擬建設于規劃區鎳合金產業園南面臨近三丫河東側處,即緊鄰臨港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的東側,建設處理規模為5000m3 /d,占地面積約18312.7m 2,主要收集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園區首期工程的不銹鋼冷軋等項目的企業排放的含金屬等工業廢水,處理工藝為預處理工藝(一級pH調整+一級還原池+一級反應池+一級絮凝池+一級沉淀池;二級pH調整+二級反應池+二級絮凝池+二級沉淀池)→二級處理工藝(水解酸化池+AOO+污泥沉淀回流池+混凝沉淀池+二沉池)→三級處理工藝(BAC+砂濾池)→保障措施(采用離子交換樹脂工藝)→次氯酸鈉消毒;服務范圍為:北以規劃海港一橫路為界,南至規劃海港四橫路,西至海陵灣大堤,東至四墩河,總面積為817.35 hm 2。
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全文以及公眾征求意見表的網絡鏈接見廣東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務網(http://www.lvxingxian.cn/);若需查閱紙質報告書,請至建設單位以及環評機構處查詢,聯系方式見下表。
3、項目造成的主要環境影響及防治措施
(1)廢水
污水處理廠本身就是改善環境的項目,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實現區域水體污染物質的消減。工程的污水處理采用“預處理工藝(一級pH調整+一級還原池+一級反應池+一級絮凝池+一級沉淀池;二級pH調整+二級反應池+二級絮凝池+二級沉淀池)→二級處理工藝(水解酸化池+AOO+污泥沉淀回流池+混凝沉淀池+二沉池)→三級處理工藝(BAC+砂濾池)→保障措施(采用離子交換樹脂工藝)→次氯酸鈉消毒”工藝,經分析論證,該工藝處理后出水能夠滿足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及其2006年修改單)一級 A 標準之間的較嚴值,出水排放至陽江港海陵灣,經過預測分析,在正常排放情況下,本項目的廢水對陽江港海陵灣水質的貢獻值均很小,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不會造成陽江港海陵灣水質的進一步惡化。
(2)廢氣
項目產生的無組織廢氣(硫化氫、氨和臭氣濃度)通過加強廠區綠化,加強車間通風換氣,合理布局設備及工藝等降低無組織排放措施后,廠界污染物濃度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 -2002)表4中二級標準要求。
(3)噪聲
本項目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源強主要為污水處理設施的設備噪聲源,在項目采取隔聲、減振、降噪治理,再經距離削減等措施后,各廠界處的噪聲貢獻值晝間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要求。
(4)固廢
污泥壓濾過程產生的廢濾布和泥餅,應根據污泥鑒別結果進行處置,如鑒別結果屬于危險廢物應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如鑒別結果不屬于危險廢物則交由生產廠家或供應商回收處理。項目沉淀池廢渣屬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性質與生活垃圾相似,存于廠區內,定期委托環衛部門清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環衛部門收集處理。由此可見,本項目產生的固廢皆得到有效的處置,實現零排放。
綜上所述,本項目運營階段產生的各種污染物皆能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皆能夠做到達標排放。
4、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結論
本項目是一項環境保護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本項目實施后,對削減區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改善陽江港海陵灣水環境質量,促進陽江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但項目本身在建設期和營運期會產生一定的環境影響與污染風險,故在項目建設和運行中,應落實本評價提出的有關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降低其不利影響。在項目正常運行、污水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本項目的選址是合理的、建設是可行的。
5、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途徑和時間
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為本項目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中的群眾,群眾可以通過上表中的聯系方式,以電話或郵件的形式提出意見。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為:2020年3月18日-2020年3月31日(10個工作日)。
附件下載:
陽江高新區臨港工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稿).pdf
陽江市高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2020年3月18日

粵公網安備 44174302000103號